每天早上6點,在宿舍其他人還在睡覺的時候,阿尋已經起床開始洗漱。在換瞭三套衣服後,她終於選定瞭一套搭配今天的天氣,並且坐下來開始化妝。
妝容是根據季節的不同定的,秋冬該用什麼顏色的口紅,而春天又該用什麼色調的眼影,陰影高光更是每日必不可少。即使白天除瞭上課無事可做,睫毛也要夾的卷翹濃密。等到最後定妝的部分,舍友開始陸續起床。
舍友們頂著一張張在阿尋看起來頗為寡淡的臉龐起床,她們草草地洗漱過後便準備出門,簡略的程序隻占阿尋一個眼妝的時間。照例阿尋仍然是宿舍最後一個出門的,臨走前她看向鏡子裡精心搭配好衣服與妝容的自己,忍不住開始想。
自己有多久沒有素顏瞭?
阿尋上次素顏出門的應該她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每次當她說起這件事情同宿舍的敏敏就會用一種極誇張的語氣說道:“啊~我以為你從小學時就會化妝。”
敏敏出門從不化妝,就連洗面奶也是上瞭大學才開始用起來的。她同大學裡的諸多女生一樣標榜素顏美。每次在別人討論化妝品的時候她都驕傲地宣佈自己從不化妝,仿佛化妝是一件多麼傷天害理,離經叛道的事情。
有一次部門聚餐敏敏的男神也在,阿尋主張幫敏敏化個妝,讓她美美地去見男神。誰知道敏敏一口回絕,還說不會讓自己的臉上出現化妝品的。她對素顏有一種執拗的堅持。
其實很大程度上,敏敏對於“不化妝”這一概念的堅守是源於她對“化妝”這一概念的否定。素顏不再成為一種生活狀態,變成瞭一個她標榜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標簽。
在她素顏的自己真實不做作,自然和那些天天化妝給男人看的心機女不一樣。
每天化好妝的阿尋是否心機不得而知,而標榜自己“素顏真實”的敏敏就如她所說的一樣真實不做作?
▼
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個別不會化妝的女生嘲笑化妝的化妝的女生也大多如此。在她們眼中化妝的女生好看隻是因為她們化妝瞭,卸妝瞭一定比不上天然的自己。
其實這樣共性的問題還有很多。
我不是成績不好,我隻是不學習。
我不是不會化,我隻是喜歡素顏。
我不是不會做事,我隻是沒有討好上司。
此類女生還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是會每天“細心”的提醒你化妝瞭這一件事情,尤其是在男生多的地方。她們大聲的告訴你今天粉多瞭,眼線化歪瞭,口紅抹出去瞭。說完還不忘強調一下還是自己素顏好,每天清水洗過一遍就可以出門。
先不論清水洗一遍臉是否幹凈,化妝的女孩頂著一天一換的日拋隱形,服帖的粉底液和限定的眼影和唇膏。這樣精心的美麗憑什麼被那些酸葡萄心理控制的人詆毀?
她們將所有的失敗輕而易舉地歸到瞭自己不願意做上,因為在她們的眼裡,自己隻要一出手就能成功。人生本是輕而易舉,隻是她不願意一帆風順。
對於這種人,如果真的有實力就算瞭。但是關鍵大多數說這種話的人通常什麼都沒有,還喜歡標榜自己是所謂的“潛力股”。
別做夢瞭,醒醒吧。
至於為什麼要化妝,花一點時間就可以讓自己變得好看,何樂而不為呢?她們隻是單純地想讓自己開心而已。
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是否化妝這一問題等價於錢+時間與美麗的較量。每個宿舍都會有願意為瞭漂亮早起化妝的人,也有能多睡幾分鐘就多睡幾分鐘的人。在你眼中大於天的美麗,到瞭別人眼裡可能不值一提。
在意的事情誰都有,隻是你恰巧是美麗而已。
▼
那麼女生到底該不該化妝呢?其實自然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過法。你喜歡化就化,不喜歡就素顏。但是化妝的女生不要嘲笑素顏懶惰不思進取,素顏的女生不要嘲諷化妝的女生虛偽面目不明。
說到底也隻是兩種生活觀念的碰撞,誰都沒有錯,也沒有誰超過誰。大傢展現美的方式不一樣。
你覺得化不化妝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每天選擇素顏,坦蕩過著日子。這無可厚非。
但如果僅僅多做一些小事情便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為什麼不願意做呢?
可是比起真實,人們還是更喜歡看起來美好的事物。比起一張精心修飾的,好氣色的臉,人們為什麼會選擇看一張素顏且寡淡的臉呢?
大多數精於打扮的女生不會像大傢所想的那樣浪費所有的時間來想著怎麼折騰自己,空有一張美麗的臉。
善於打扮有時候更代表瞭一種努力去改變的態度,她們在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同時也會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她們的生活與普通人的生活別無二致,可能也更為積極。
如果是我,我願意以一張積極的面龐去面對日常的生活,去完成每一件普通的事情。你呢?
來源:青團子
- END -
文章系轉載,學子悠悠誠意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